王汝刚忆童双春:单骑走泥阵
王汝刚忆童双春:单骑走泥阵
文 | 王汝刚
深受观众喜爱的著名滑稽戏、独脚戏表演艺术家童双春老师去世了,虽然已是88岁高龄,但总难免让大家为之难过。记得去年,他的传记在文联首发,我还特意带去了两张珍贵照片,分别是童双春老师16岁和李青老师17岁时拍摄的照片,连两位艺术家本人都没有看到过。童老师拿到照片后,难掩激动,眉开眼笑。
照片上,那个16岁的少年眉清目秀,稚气未脱,谁能想到,终其一生,与滑稽艺术结缘深厚,取得了如此丰硕的艺术成就——师从滑稽艺术大师姚慕双、周柏春,被誉为“双字辈”领军人物。从艺70多年来,童双春多次荣获大奖:获“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曲艺艺术家”以及国家级“非遗”项目“独脚戏传承人”等称号,真可谓德艺双馨,实至名归。那天,望着耄耋之年的老艺术家,又看到台下济济一堂的接班人,我由衷感叹:“童双春和李青两位老艺术家的为人、从艺、养身都值得后辈好好学习。”的确,童双春与李青合作搭档独脚戏40多年,始终是戏迷观众心目中的“黄金搭档”。“吃得苦中苦,方是演员身;受得累中累,方为舞台生。”这是童双春的艺术感悟,也是对后辈的提点告诫,“一名滑稽演员,站在舞台上,要满台欢乐,妙语连珠;舞台之外,应该是一个独立思考、静心修炼的艺术人。”这番话,说出了滑稽戏演员的追求、品德与格调。童双春和搭档李青的“青春组合”十多年前,我曾写过一段童双春老师的趣事,名为《单骑走泥阵》,今天,一篇旧文,引起无限怀念与追思,也以此送别敬爱的童双春老师——
滑稽戏、独脚戏深受观众喜爱,但由于语言的限制,以前主要在江南一带演出,因此圈内有句行话:“滑稽不过长江”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如今滑稽不但立足江南,服务全国,还跨出国门,把欢笑传递到世界各地。说起改革开放后,最早出国表演滑稽的演员当数童双春和王双庆,两人师出同门,都是滑稽泰斗姚慕双、周柏春的双字辈弟子。上世纪80年代,他们出访美国旧金山等地,表演滑稽独脚戏。这个消息在华人侨胞中引起很大反响,特别是一些上海籍的华人,更是兴奋不已,奔走相告,戏票很快订购一空。舞台上的童双春老师英俊潇洒,气宇不凡,他不仅担任晚会司仪,还与王双庆老师合作表演《浦东说书》等节目。王双庆老师不火不温,轻松诙谐,两人配合默契,收放自如,可谓是珠联璧合,相得益彰,不仅赢得观众欢迎,还得到我国驻美领事馆官员的赞赏。按照当年的外事规定,出访回国后,每人可到外贸商场购买一件家用电器。童双春老师独具慧眼,挑选了一辆日本生产的“雅马哈”摩托车。那时候,这类“舶来品”绝对属于时髦和罕见的。因此,有着“奶油小生”美称的童双春,骑着“进口摩托”,行驶在申城的大街小巷,可谓招摇过市,风头十足,回头率基本上达到百分之一百。如此“稀世珍宝”,当然要细心呵护,所以,细心的童老师给自己定下了摩托车“五不开”的“戒律”,即下雨天不开,烈日下不开,刮大风不开,路途遥远不开,车辆高峰时不开。”他严格遵守,从不轻易“以车犯险”。有一次,童老师要去剧团开会。出门前,他先开窗观测天气:万里晴空,和风吹拂,已过上下班高峰,完全符合驾车出行的条件。于是,童老师小心翼翼地推着心爱的坐骑出行。一路上,心情十分愉悦。谁知天公不作美,车过中山西路,霎时乌云密布,天空飘起点点细雨,继而雷声隆隆,眼看一场大雨降临。这可急坏了童老师:“我这娇嫩的宝贝,怎么经得起大风大雨的摧残?”于是,他睁大眼睛,四周打量,想找块可以遮风避雨的地方。那时,中山西路一带正在建筑高架道路,路面坎坷不平。眼尖的童老师很快发现路桩下有一块小土墩,已经平整成水泥地,“对,就去那儿躲躲。”他飞快地推车奔向那块小土墩。刚把车推上水泥地,不由得暗暗叫苦:原来,这小土墩是高架道路的桥墩基础,表层的水泥刚刚浇灌不久,粗看以为是干燥的,下面则全是泥沙,一旦走进这“泥阵”,想要出来就不容易了。顷刻之间,童老师和他的“坐骑”以均匀的速度直往下沉。“请大家帮帮忙啊……!”童老师只好开口求助他人。
行人听见这熟悉的嗓音,不禁又惊又喜:“咦,这不是童双春老师吗?他在此地干什么?”“肯定不小心陷在泥地里,我们快去拉他一把。”热情的行人纷纷上前帮忙,刚要动手,只听见一旁有人大声喊道:“不要过去,赶快闪开,童双春在拍电视,你们走过去就要‘穿帮’了呀”。众人回头一看,原来是位骑自行车的瘦男人紧张地“提醒”大家。众人这才“恍然大悟”,再一想不对啊:“咦,拍电视怎么没有看见摄像机啊?”有人问道。“哎呀!这个你们就不懂啦,”那瘦男人解释道,“人家是拍摄需要,采用偷拍的创作方式,摄像机说不定就架在附近的哪座高楼窗口呢,我跟你们说,演员是很辛苦的,我们千万不要去破坏人家的艺术气氛。”众人觉得言之有理,赶快“撒离拍摄现场”。
童老师被那瘦男人的“自作聪明”弄得哭笑不得,只好依靠自己的力量,使劲从泥地里“挣扎”起来。众人见状,也顾不得“破坏艺术气氛”,情不自禁为童老师的“表演”鼓掌叫好。就这样,童双春在众人的“喝彩”声中,一步一滑地爬出了泥地,他啼笑皆非、脚步踉跄朝前走去……耳边却传来众人一片赞扬声:“童老师做功多少道地呀”,“太逼真了,一跤摔得像真的一样”“啧啧啧……真是个好演员啊……”童老,一路走好
标签: